运维工具开发的价值评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维部门已成为一些重要的数字基础设施正常运转的核心支撑部门,例如银行业的数据中心运维、云厂商的产品运维、12306的后台运维、抖音/微博/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的后台运维。现代运维工作也逐渐开始从「救火式」的响应不断延伸发展,其核心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

业务连续性的重要保障,通过完善的监控、值班响应支持体系来做到故障的及时发现和快速处置恢复;技术风险的控制与治理,跟踪技术的发展进步,对生产部署的系统、中间件、应用系统版本进行风险管理,应对处理各类的信息安全威胁;精细化的资源容量与成本控制,努力降低「成本中心」的无用资源消耗,在保障业务连续性前提下极力提高资源使用率。

运维的重要性越来越高,随着数据中心规模的扩大和复杂度的增加,运维工作也日渐变得繁重、复杂,为了减少重复性操作,控制运维操作的风险性,各类运维单位也都在不断探索通过开发各式各样的运维工具来实现运维工作的提质增效。

在单位内部引入运维工具,或者内部立项开发运维工具,抑或通过采购开发服务来实现运维工具开发,在申请相关费用时,评审单位往往需要需求部门来说明运维工具带来的价值。这个问题对于作为「成本中心」的运维部门很难回答。

运维最主要的任务是确保业务连续性,而业务连续性总体目标的达成除了与基础设施的管理水平相关外,还与应用系统的高可用能力、业务访问量、运维工作的组织管理水平密切相关。想要获得较高的业务连续性结果,往往不是一两个工具的改进能够确保的。

从提高工作效率的角度来,运维工作应该算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运维部门的管理者往往不想因为某项工作效率的提高而减少整个运维管理部门的人员预算。人员的减少来的容易,如果随着数据中心规模扩大,运维工作量大幅提升的时候,有经验的运维人员确难以快速的补充。

以上两个方面,就成为在运维工具项目方面,难以提供可量化的价值评估结论的重要绊脚石。但是在项目申请时这部分内容也不能留空,以下是我经过思考并结合DeepSeek的建议形成的几条价值评估方法。

隐性成本节省评估法

估算上一年度企业因运维生产事件产生的影响时长和业务损失金额,形成「故障平均修复时间 MTTR」成本。设计标准的业务流程,通过某项运维工具能力改进(自动化效率、标准化操作)来降低故障平均修复时间,从而计算出项目落地后每年能够节省的隐性成本。

直接人力成本节约

用减少的人工环节来评估,比如某一项工作,以一个监控阈值批量调整的工作,如果以前的业务流程是应用经理提出申请,经过监控管理岗位审核后,安排监控管理岗位手工通过监控工具页面实施,改造为经过监控管理岗位审核后,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方式实施,这样人工实施的工作由自动化方式取代,通过估算原来每次人工实施需要的时长,加上某一周期内人工实施的总量来评估节约的人力成本。

工具应用后的效率提升值

也可以用间接的效率提升值,例如运维工具完成后,提高人员效率的角度来评估。原来有个功能需要运维人员手工逐条录入,开发了批量导入功能之后,能够提高多少效率。例如服务器资产录入工作,单台手工录入耗时5分钟,批量功能完成后提高为200台/5分钟,那么这项运维工作的效率提升了200倍。

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来评估并表达运维工具的价值,我们都应该把握「成本可见性」原则,这就需要平时注意积累运维工作的量化数据,建立基线,评估优化后的效果。

另外我们在最后汇报时,也要注意将技术性的指标转化为高层领导更容易理解的业务语言来表述。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拿出漂亮的价值评估数据,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支撑体系,并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落实数据采集的各个环节,最后才能带来有说服力的数据和评估公式,而不是每年做项目的时候,靠着临阵磨枪拍出来三五个指标。以上是我在今年项目立项过程中,针对领导提出的价值评估的延展思考,欢迎各位运维大佬批评指正。

给出我这篇文章的 keywords 和 description,达到比较好的 SEO 效果。

cocowool

A FULL STACK DREAMER!